话一出口,太子妃就知道自己失言了。 果然,太子的面 陡然沉了下来,冷冷地看了太子妃一眼:“你说这话是何意思?莫非是在指责孤为父不慈?” 太子心情好脾气好的时候,在太子妃面前也不会端着架子。像这般自称孤的,显然是动了怒气。 当着于侧妃母子的面被太子数落,太子妃既委屈又难堪,红着眼圈为自己辩解:“臣妾并无指责殿下的意思。只是一想到阿诩昏 了这么久还没醒,心中焦虑难过……” “你是阿诩的母亲,孤也是他的亲生父亲,难道就不心疼他了吗?” 太子面如寒霜,声音中透着冷意:“你刚才说的那些话,若是传到外人耳中,会让人如何看孤?” “再者,你身为嫡母,孤的儿女就是你的儿女。阿启同样是你的儿子。阿启为了阿诩,连夜出 赶回府,孤心中欣 他们兄弟情深,这才夸赞了几句。” “你竟连这一点都容忍不下,可见心 狭隘至极!” 太子毫不留情地呵斥,犹如当众扇了太子妃两记耳光。 太子妃只觉得面上火辣辣的,强忍着落泪哭泣的冲动,低声请罪:“刚才是臣妾情急失言,还请殿下恕罪。” 太子轻哼一声。 安平郡王一脸愧 地张口道:“都是儿臣太过肆意,惹得母妃不快,也惹得父王动了怒。还请父王消消气。” 太子余怒未消,对着最疼 喜 的次子却舍不得发脾气,脸 顿时和缓了不少:“此事和你无关,你不必愧疚自责。” 安平郡王正 道:“父王母妃的事,怎么会和儿臣无关。家和方能万事兴,儿臣盼着父王母妃融洽和睦琴瑟和鸣。” 融洽和睦琴瑟和鸣…… 这几个字听在太子妃的耳中,既刺耳又刺心。 于侧妃也柔声张口道:“婢妾斗胆,说句不该说的话。屋子里一众太医正为太孙看诊,殿下和娘娘有什么话,也该等太医们走了再说。也免得人多口杂,传出去,总是不太好听。” 和冲动急躁的太子妃一比,于侧妃既聪慧又善解人意。 太子心里的怒气总算稍稍平息,冲于侧妃笑了一笑:“你说的也有道理,孤刚才确实太过冲动了。” 于侧妃也不多言,微微一笑,便住了嘴。 太子妃暗暗咬牙切齿。 这个于侧妃,最擅长装模作样,令人看着作呕。偏偏太子就吃这一套,明明于侧妃也是年近三旬的妇人了,依然长宠不衰。 还有这个安平郡王,年纪不大,心思却活络的很,又会装巧卖乖,哄得太子对他十分宠 。甚至越过了太孙…… 太子妃心中气闷郁结,不想再对着太子,又惦记着太孙,张口说道:“臣妾先进去看看阿诩。” 太子也不耐烦再对着太子妃,点点头应下了。 …… 太孙躺在 榻上,俊脸苍白,双目紧闭。 尹院使和几位太医一一给太孙看了诊,然后凑在一起低声讨论商议。 太子妃进来之后,尹院使等人立刻上前来见礼:“微臣见过太子妃娘娘。” 太子妃打起 神:“诸位太医快些免礼平身。尹院使,你和几位太医都给太孙看了诊,太孙的身体到底如何?” 尹院使年约五旬, 额皱纹,头发稀疏,颌下也有几缕稀疏的胡须。此时拱起手,恭敬地答道:“回娘娘的话,微臣正和几位太医会诊,还请娘娘稍候片刻。” 太医们治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个比一个谨慎。 这位尹院使,更是谨小慎微。绝不会轻易下断论。 太子妃也清楚尹院使的脾气,将心里的急躁不耐按捺下去,张口道:“你们不必着急,慢慢会诊。我就在这儿候着。” 说完,坐到了太孙的 榻边。 尹院使眉头悄然皱了一皱,很快平复如常,招呼几个太医到一旁会诊。 按着 中惯例,小病夸大无妨,治好了更显太医本事。病症真的重了,就要格外斟酌言辞了。 太孙的风寒之症拖延了一个多月还没好,现在又气急攻心,昏厥不醒。众太医诊脉,都惊觉太孙脉象微弱,甚至隐隐有枯竭之兆。 这可不是什么好征兆…… 这一点众人心里都有数,只是没一个人敢说出口。 现在太子妃就坐在一旁,众太医说话就得更小心几分了。 尹院使先冲众人使了个眼 ,才徐徐张口问道:“诸位太医对太孙殿下的病症有何见解,不妨直言。” 没人肯做这个出头鸟,俱都沉 不语。 尹院使索 点名:“叶太医一直在太子府为太孙殿下调理身体,对殿下的病症最是 悉,不如请叶太医先说一说。” 叶太医也未推辞,张口就道:“殿下病体虚弱,本就 力不济。今 惊闻 中传来的消息,气血上涌,陡然昏 。算来已经足有几个时辰了。现在最要紧的,是先将殿下救醒。” 周太医立刻张口附和:“叶太医所言甚是。” 众太医这才一一发表见解,说来说去,也和叶太医大同小异。 有一点倒是肯定的,不管如何,得先将人救醒。总这么昏 ,绝不是什么好事。 然后,众太医推选出了一个针灸之术最高明的太医,为太孙施针。 至于徐沧,平 虽颇得太孙器重。却没被太医们放在眼底,很自然地被众太医忽略在一旁。 徐沧也不以为意,一直守在太孙的 榻边。 当徐沧看到一个太医拿着金针为太孙施针的时候,嘴 动了动,总算记得太孙的叮嘱,将到了嘴边的话又生生地忍了回去。 太孙脉象虚弱,当然是徐沧暗中做了手脚。 徐沧提前给太孙服下了自己 心研制的一味药丸。这味药,可以造成脉象衰竭病入膏肓的假象,却又不会真正伤及身体 本。 太孙其实一直醒着,只是装着昏 罢了。 这世上,最难医治的病患,就是太孙这样没病装病的。 不过,这明晃晃的金针扎下去,太孙也少不得要吃些苦头就是了。 第313章 “病重” 施针,太孙毫无反应。 灌药,太孙牙关紧闭。强行灌进一些,很快又顺着嘴角 出来。 太医们整整折腾到了半夜,一个个神 越来越凝重。 太子妃一直陪在一旁,见太孙被折腾成这样还是没醒,泪水哗哗地往下 ,紧紧地握着太孙的手,不停地喊着太孙的名字。 太子也一直等在外面。 听到太子妃断断续续的哭声,太子的眉头也越皱越紧。 于侧妃想张口安 ,太子已站起身来:“你们都先回去,别在这儿![](//www.dxszxedu.com/ig/tian.png) 了。” 于侧妃只得应了一声,和李侧妃一起领着几个郡主退下了。 安平郡王却不肯离开,坚持留下:“父王,大哥还没醒,我心中实在忧心难安。就是回去也无法安歇。我想和父王一起进去等大哥醒来。” 太子无心多说,略一点头,领着安平郡王一起进了寝室。 太子妃还在 噎哭泣。 躺在 榻上的太孙依旧闭目未醒。 太子目光一扫,落在尹院使的身上,沉着脸问道:“尹院使,太孙什么时候能醒?” 尹院使心中同样焦灼,面上倒还算镇定:“请殿下稍安勿躁,太医院里医术最高明的几位太医都在这里,一定会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救醒太孙殿下。” 一听就是毫无诚意的套话。 太子心中不 ,冷哼一声。 安平郡王瞄了 榻上的太孙一眼,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丝冷笑,瞬即隐没在眼底,换上了担忧焦虑:“有劳尹院使和众位太医了。请你们一定要将大哥救醒。大哥再这么昏 下去,父王母妃心中不知多着急,皇祖父皇祖母也都在为大哥忧心。” “就是我,也是坐立难安放心不下。” 安平郡王表现得一派兄弟情深。 太子心中欣 ,因为太孙陡然病重的烦闷倒是稍稍减轻了一些。太孙身体不佳,好在他还有一个身体康健又聪明活泼的儿子。 换了平 ,太子妃见了这样一幕,少不得又要泛酸生气。 此时此刻,她哪里还顾得上这些, 心装的都是太孙。 “阿诩,你快点醒醒。”太子妃握着太孙的手,边哭边道:“你别吓唬母妃。快点睁开眼……” 太孙眼睫 微微动了一动,然后又恢复沉寂。 好在无人注意到这个细微的细节。 …… 这个夜晚,定北侯府同样也不平静。 太夫人吐血昏 的事,在顾海回府不久后,传遍了府中上下。 吴氏领着长房儿女,方氏领着三房的儿女,都到了正和堂来。 李大夫也早已被接到府中,先用金针为太夫人施针急救,又开了清心宁神败火的药方。一碗汤药喂下去之后,太夫人惨白的脸孔稍稍有了血 ,然后缓缓睁开眼。 率先映入眼帘的,是顾莞宁略显憔悴的脸庞。 顾莞宁显然是哭过了,眼圈还是红的。此时坐在 榻边,紧紧地握着太夫人的手。 太夫人一睁眼,顾莞宁一直揪紧的心陡然松懈下来,哽咽着喊了声:“祖母,你终于醒了。” 太夫人虚弱无力地笑了笑,还没张口说话,顾海方氏吴氏等人也都围拢到了 榻边,七嘴八舌地说起话来。 “母亲醒了就好。”顾海如释重负,长长地松了口气。 方氏也叹道:“听闻婆婆吐了血,儿媳着实被吓得不轻。好在婆婆总算是醒了。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别着急上火。总能想出解决的法子来。” 吴氏不甘落于人后,立刻张口说道:“三弟妹说的是。府里一应琐事无需婆婆 心,府外的事也有老三拿主意。婆婆只管安心地养着身子就行了。” 再有顾谨行等孙子孙女的关切问候,一时间,寝室里颇为喧闹。 太夫人刚醒来,头还有些痛,听到这么多的声音,一时难以适应。不过,病中有这么多人陪伴关心自己,心里却是颇为受用的。dxSzxeD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