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亨利四世与议会商讨后不得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下令与明军进行谈判,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这场危机。 客观地来讲,郑和并没有灭亡英国的打算,他手上的兵力无法彻底统治英国,随着战线的拉长和补给的短缺,继续打下去还很有可能陷入泥沼。 所以,郑和选择了跟英国人谈判。 在明军强大的军事力之下,英王亨利四世被迫签署了一份屈辱的城下之盟。 ——《明英伦敦契约》。 该契约主要内容包括:割让朴茨茅斯港,向明军赔偿巨额军费,开放六个建立非武装区的沿海港口进行自由贸易,并且要大明在港口中设立分所和官厂,以及无论任何情况英王都无权审判大明子民,只能移给大明天使馆进行处理。 这份契约对于英国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和无与伦比的辱。 他们不仅承认了明军的强大和不可战胜,还被迫接受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和限制。 同时,明军还获得了在泰晤士河自由航行的权利和在英国土地上的驻军权。 消息传出后,伦敦市民的心情更加沉重和悲愤,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国王竟然会签订这样一份屈辱的契约,将英国的尊严拱手相让。 然而,面对明军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也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受着这份痛苦。 本身就是篡位者的英王亨利四世也深自责与无奈。 显然,这份契约会把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辱柱上,成为自己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 嗯,带英石敬瑭了属于是。 然而,亨利四世也明白,在当前的形势下这是唯一能够避免更大损失的选择。 他希望通过这份《明英伦敦契约》能够换来一时的和平,为兰开斯特王朝的未来赢得一丝息之机。 —————— 在吕贝克城那庄严而古老的汉萨同盟议会大厅内,汉萨同盟与条顿骑士团国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召开联合会议,商讨如何应对益近的明军威胁。 汉萨同盟能跟条顿骑士团国搞在一起,还要从条顿骑士团的历史说起。 条顿骑士团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期间,一群由吕贝克、不莱梅等地的德国商人,组成了互助会,专门为德意志十字军提供治疗,他们组建一个医疗机构来专门照料的自己的士兵,自称“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圣玛丽医院骑士团”。 后来正式在阿卡成立了条顿骑士团,全称为: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弟兄圣母骑士团。 这个骑士团第二年就获得了罗马教廷的认可,他们团徽为白底黑十字,团规和医院骑士团相同,与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并称为三大骑士团。 后来经过一番波折,条顿骑士团征服了普鲁士,最终在普鲁士建立了条顿骑士团国。 在此时大明的永乐时期,条顿骑士团国的领土已经涵盖了整个波罗的海东岸与南岸,成为了东北欧的霸权,而其境内城市多为汉萨同盟的主要经济体。 说白了,汉萨同盟捏着钱袋子,条顿骑士团国拿着刀把子。 条顿骑士团大团长乌尔里希·冯·容金,这位条顿骑士团的领袖,看着商人们有些慌的神情,深知在座的各位都对明军在进攻英国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实力到担忧.但容金也很明白,此时需要的是勇气,而非恐慌。 他以坚定且自信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诸位。” 容金大团长开始陈述他的观点:“汉萨同盟的海军实力毋庸置疑,并且我们还有地形优势,在海上我们不需要惧怕明军。” 容金顿了一顿,环顾四周,看到众人的脸上开始出些许赞同之,他继续说道:“而且不要忘记,我们条顿骑士团的骑士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士,他们勇猛无畏,训练有素,远超那些英国佬,只要明军敢登陆,条顿骑士团定叫他有来无回!” 容金的话音落下,议会大厅内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有人点头表示赞同,也有人皱眉思考,但无人出言反驳他们都知道,大团长的话虽然有些过于自信,但也不无道理。 毕竟,汉萨同盟的海军实力确实强大,而条顿骑士团的战斗力也是举世公认的。 “所以。” 容金总结道:“我们不能坐等明军登陆,那样只会让他们占据主动,我认为我们应该集中我们的海军力量,果断出击,通过主动出击打他们的部署,让他们在海上就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时候,一个弱弱的声音响起:“要不,先谈判吧?” 但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否决了。 明军舰队来欧洲进行贸易,这次服软了,以后还有源源不断的船队来,掘的是靠垄断贸易为生的汉萨同盟的,没得谈。 坐拥欧洲最强海军的汉萨同盟,如果不打一场看看结果就让大明占走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商业利益,那汉萨同盟可以原地解散了。 不过双方的海战过程却颇为乏善可陈。 汉萨同盟的海军在波罗的海完成了集结,随后在丹麦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汉萨同盟强大的海军与郑和指挥的明军舰队在这片海域不期而遇不是什么巧合,因为这里是从北海进入波罗的海的必经之地。 汉萨同盟的海军战舰数量众多,足有上千艘,密密麻麻地布了海面。 相比之下,明军舰队的战舰数量较少,只有二百艘,但很多都是巨无霸级别的巨舰一千五百料和两千料的宝船船体高大而宽厚,仿佛是一座座浮动的小山,船上安装着密密麻麻的火炮,每一门火炮都颇为让人胆寒。 随着一声炮响划破了天际,海战爆发了。 汉萨同盟的海军凭借着数量优势,向明军舰队发起蚁般的攻击。 而明军战舰上则是火炮齐,炮弹如同雨点般密集地砸向汉萨同盟的战舰,海面上顿时硝烟弥漫。 在这场烈的海战中,双方都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并且贡献出了这个时代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一场大海战。 海面上战舰相互撞击,发出震耳聋的巨响,水手们的吶喊声与火炮的轰鸣声织在一起,这些声音共同构成了一曲壮丽的战争响乐。 经过长时间的战,双方都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汉萨同盟的海军虽然数量众多,但在明军舰队强大的火炮面前,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一艘艘战舰被击沉,水手们纷纷跳海逃生。 明军也陆续出现了二十余艘战舰的损毁。 然而,在这场殊死搏斗中,明军舰队逐渐占据了上风,他们凭借着巨大的船体和强大的火炮,将汉萨同盟的海军入了绝境。 最终汉萨同盟的海军在明军舰队的猛烈攻击下败下阵来,他们引以为傲的海军终究是各家拼凑的联军,此时大难临头各自飞,整个德兰海面都被燃烧的船只化为了一片火海。 汉萨商人们被大明舰队给打服了,被袭击了多个港口后,商业贸易网络趋于崩溃,最后还是不得不上了谈判桌。 只不过,现在他们手中的筹码并不多了。 很快,汉萨同盟就与大明签订了崭新的贸易契约,全面开放所有汉萨同盟的港口与大明进行自由贸易。 当然了,该有的那些条款一个不少。 “在那个霾密布的时代,来自东方的庞然大物如同海上的暴风骤雨,肆无忌惮地横扫了从英吉利海峡至波罗的海的每一片海域.这些东方巨舰,以其巍峨的船身和令人胆寒的大炮,展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海上霸权。 而我们,作为原住民,只能以屈辱的目光注视着这些东方人在我们的家门口耀武扬威,那种震撼和恐惧几乎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泰晤士河上的火炮轰鸣,仿佛是在向我们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由他们主宰的时代。” 第565章 证券 随着郑和下西洋的全面成功,目前所有“已知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和国家已经完成了沟通,而环绕非洲的航路固然难走,但这也未尝不是大明的目的。 作为开拓者,大明的舰队已经在沿岸的要地进行了布置,很快,这些航线上的咽喉之地,就会被后续源源不断地船队建设成类似马尼拉、新港的海外基地。 而现在的欧洲人,在汉萨同盟的海军力量被摧毁后,其他欧洲国家已经没有太大规模的海军,自然也就无法进行探索,相当于大明画完跑道、定下规则后,这群选手还没起跑呢。 毫无疑问,这就是领先于时代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姜星火来到这个时代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本就应该成为华夏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而随着各种贸易契约的签订,大量的大明货物,也开始沿着这条新航路走向帖木儿汗国、白羊王朝、马穆鲁克王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西方诸国的市场。 不过跟茶叶、丝绸、瓷器等货物在消费能力强大的这些中西亚及中东诸国的热销情况不同,大明的商人们发现,此时的欧洲,只有上社会能够负担得起这些来自东方的高级奢侈品的消费,而普通民众,则更热衷于棉纺织品。 据已经签订的贸易契约,各国从大明商人们手里获得的棉纺织品,会在朴茨茅斯、吕贝克等地通过汉萨同盟组织的大型拍卖会的方式进行分销。 而按照西天竺公司的略统计,这些棉纺织品被欧洲各地的商人大量买进以后,会在汉萨同盟的分销渠道下,逐渐向中欧、东欧和南欧进行销售,有的是直接卖棉布,有的则是经过裁购买和手工制后,制成当地比较传统的衣物种类再进行二次销售,男人有棉布衬衫、围巾、袖口、手绢,女人有头巾、睡衣、兜帽、袖套围裙、外衣、衬裙等等。 虽然在东西方贸易开展的之初,欧洲的棉纺织品的消费量还不算高,甚至只有安南人的一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棉纺织品在欧洲的消费量开始逐渐走高。 原因都很简单,第一个原因是无论是水洗还是晒,都不怎么会褪,这对于欧洲的普通百姓来说,是非常友好的贵族们的丝绸和皮礼服都是只穿一次,可他们买一件衣服,要穿很久。 第二个原因则是这些来自大明的棉纺织品已经染出了很多彩,看起来很好看。 是的,这是对于欧洲的普通百姓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相比于南天竺的妇女通常可以用五颜六的衣服和纱裙来打扮自己不同,处于中世纪末期的欧洲,普通百姓是基本不能穿到这些彩鲜的衣服的。 后世的经济学家如此记载道:“在大明的舰队抵达欧洲以前,装束及外表上的差别,通常被意味着在欧洲社会不同的社会等级,正如水晶鞋的童话中所寄托的寓意那样,许许多多的欧洲女人认为,像是贵妇们之间也在行印花棉布一样,印花棉布既有丝绸的图案和视觉效果,又具备能够被更广泛的社会阶层接受的价格,从而使得曾经属于英阶层的昂贵丝绸的消费时尚,开始向整个社会传播之前靠刺绣或者心织布才能形成的图案,现在能够通过印染无穷无尽地进行复制,而只要能穿上这种轻巧且彩鲜的棉布衣裳,她们就不再是底层社会的普通女人,这种源自于内心需求的强大动力,让渴望从封闭与保守中解出来的消费者对大明的棉纺织品趋之若鹜。” 不过大明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在欧洲的大量倾销,显然也不是没有阻力的。 如果说财大气的帖木儿汗国认为跟大明的贸易基本上是双赢,那么对于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下的欧洲,则有很多保守者认为这是对欧洲社会在道德和经济上的双重摧毁从道德上,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二世就公开呼吁,这些来自东方的奢侈品腐化了欧洲社会的道德,因为当欧洲社会把料和丝绸用以符号标记社会等级的时候,印花棉布却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无序与混。 ——随后在郑和舰队两年后再次来到欧洲的时候,就帮罗马人重新换了一位教皇。 什么时候大明的事情轮到教皇来指手画脚了? 而这时候欧洲正好有两位教皇,分别是位于罗马的高利十二世和位于阿维尼翁的本尼迪克十三世,明军登陆亚平宁半岛,在已经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比萨斜塔下,罗马和阿维尼翁两教廷的枢机主教屈服于明军的力,召开了包括有枢机主教、主教、修道院长、神学家以及欧洲各国君主代表共五百余人参加的“教皇换届会议”,同时废黜了格列高利十二世和本尼迪克十三世,选了亚历山大五世成为新教皇。 亚历山大五世在明确知道自己确实没有几个师的现实后,乖乖地给开始给信徒们重新解读圣经了。 而随着大明与欧洲的贸易持续进行,在贸易逆差上的加剧,迫使欧洲被棉布冲破产的料和麻料制造商和牧羊人、蓄麻人们开始了行动,声势浩大的抗议棉布运动开始了,许多欧洲人都认为从大明进口的棉布不仅让数以十万计的相关产业人员失业,而且造成了严重的财富失在同样是引进产品的报纸上,不同意见的人相互对,短论、讽刺作品和报刊文章亦是如此。 由于法国此前一直矛盾重重,不仅奥尔良派和艮第派争斗不休,而且市民频繁暴动,二十年前的铅锤暴动就差点把巴黎夷为平地,而此次抗议棉布运动更是声势浩大到整个法国的中西部都卷了进来,患有神病的法王查理六世为了平息法国各阶层矛盾,最终,决定止进口和销售所有大明棉布,同样止裁和装饰工使用这些布料制衣服和装饰品,并要求法国所有进口的大明商品都要加上特殊的铅封。 令一下,数十万人涌上巴黎街头,兴高采烈地庆祝这喜悦的子,为他们破产的生意重现生机而全体一致地向国王致谢。 此后 第一年,义大利、西班牙的商人练地掌握了铅封的伪造技巧。 第二年,明军火烧罗浮,法王查理六世被送上了断头台当众处决,以儆效尤。 第三年,在大明的帮助下,欧洲重新恢复了歌舞升平。 —————— 当时间线回到郑和船队第一次抵达欧洲并归来的时候。 永乐六年,经历了六年的变法,大明的国力对比建文四年朱棣刚刚夺取皇位的时候,已经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从各项关键数据来看。 和平的到来与人均粮食产量的提高,促进了人口的极大增长,新的婴儿来临了.再加上之前战导致的人口隐匿情况开始消失,逃亡的人口逐渐回归故土,使得在永乐六年的人口统计中,整个大明的人口由56301026人,上升到了60608532人,增加了约7%左右的人口。 得益于户口累进税的执行,规模过大的宗族和士绅被迫进行分家,所以整个大明的户口从10626779户,上升到了11537928户,增加了8%左右的户口。 当然了,如果是正常比例,那么人口:户口,通常是4:1到5:1,之所以实现了户口和人口增速接近,主要就是因为户口累进税,这项税收为地方创造了可持续的财源,地方征收和核实户口的行动非常积极。 而实际粮食税收的增长则更为明显,建文四年的统计数据是30459823石,永乐六年的统计数据是41023379石,增长了足足三分之一!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跨越式的增长,原因很多,但简单来说主要是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建文四年处于内战状态,整个北方的税收都是混;第二个方面则是华中和华南农业高产区里化肥的广泛使用,以及农书的推广,都在实际上促进了粮食产量的爆炸增长,对于江南等地的实际税收比率稍微调整,就能多收上来相当数量的粮食;第三个方面则是清田等相关工作的进行,基本杜绝了在粮食税收中的贪墨和各种损耗现象,做到了基本接近十足十的征收。 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加起来,才造就了粮食税收的跨越式增长。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DxsZXED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