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郑和舰队目标很清晰,才不太打算在甘波罗王国上投入过多的资源,以至于让整个舰队受到损耗。 如果有大规模海战,舰队出现了较大损失,就必须要返航回去修船了,这就会导致抵达西班牙的计划失败,这是郑和不能容忍的。 当然了,大明也不是吃素的。 “我们既要展示国威,也要保持理智,我认为,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 郑和顿了顿,继续说道:“一方面,让舰队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应对与甘波罗王国可能的冲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派出使者,既要跟甘波罗王国联系,也要与泰米尔人建立的贾夫纳王国联系从南天竺的泰米尔人邦国来看,泰米尔人还是比较热衷于贸易,并且乐于与大明往的,如果能够从贾夫纳王国借道,倒是能省很多事。” 王景弘接话道:“我大明乃礼仪之邦,但亦不惧任何挑衅,所以我们既要展示国威,又要避免滥用武力,这就是先礼后兵。但倘若甘波罗王国执不悟,那就要给予其应有的教训。” 等其他舰队高层也纷纷表示赞同二人的意见。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按照这个方案行动。” 众人闻言,齐声应诺。 随着郑和的一声令下,整个大明舰队都动员起来,将士们纷纷忙碌起来,有的检查武器装备,有的检查水密舱,还有的准备急救药品整个舰队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气氛。 与此同时,郑和也亲自挑选了几名明能干的使者,前往贾夫纳王国进行外涉。 在舰队紧张备战和使者们忙碌准备的同时,郑和也没有闲着,郑和不是那种心大意的人,他虽然认为甘波罗王国的实力不算强大,但该有的准备工作同样一样都不能落下,他时刻关注着甘波罗王国舰队的动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情报,与舰队指挥官们反复商讨应对预案,确保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但郑和的准备其实并没派上用场,甘波罗王国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舰队,其实本没有“拼光自己也要咬下大明舰队一块来”的觉悟,甚至连监视都不敢了,看大明舰队是往西去的,以为跟上次一样是去南天竺做生意,直接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家的港口,离了与大明舰队的接触。 而郑和派出的使者们也踏上了前往贾夫纳王国的旅程,他们穿越波涛汹涌的海域,历经十数航行,终于抵达了锡兰岛的北部。 基于悠久的历史传统,分布在北斯里兰卡与南印度的泰米尔人,称得上如假包换的古代海洋民族,早在大航海时代以前,他们就已扬帆远航西到红海,东到爪哇岛的广阔海域。 作为当下海洋贸易中的重要一环,泰米尔人建立的贾夫纳王国,主要出口桂及其他一些香料,还有槟榔、宝石、大象等商品,而进口则是大米、糖、纺织品等商品。 贾夫纳王国的主要城池是北面与南天竺隔海相望的贾夫纳城,以及东部的亭可马里城,这两个城池都是港口城市。 明军使者们的任务是向贾夫纳国王阐明大明的友好意愿,表达维护和平、促进自由贸易往来的愿望,并试探地提出共同对付甘波罗王国的可能。 贾夫纳王国的官员们热情地接待了大明使者,并带领他们前往王拜见国王。 在王中,贾夫纳王国国王对大明使者的到来可谓是一拍即合,双方很快谈拢了条件。 泰米尔人与僧诃罗人完全不同,他们很清楚大明是什么样的存在。 使者向郑和报告了这一好消息,郑和听后也大为振奋。 但随后传来的消息,却直接让郑和下定了消灭亚烈苦奈儿政权的决心。 ——亚烈苦奈儿杀了郑和派去的使者! 于是,郑和再次派去使者与贾夫纳王国联系,贾夫纳王国同意了借道的要求。 不过谨慎的泰米尔人还是只开放了东部港口亭可马里城供明军登陆之用,并不敢把自家的国都贾夫纳城给明军用,并且明确告诉明军,他们不会出兵协助。 意思也很明显,坐等明军跟甘波罗王国开战的同时,同时集结军队防备明军来一手“假途灭虢”把自己也给了。 在与贾夫纳王国成功结盟后,大明舰队的下一步计划变得清晰起来——他们打算利用随舰步兵登陆贾夫纳王国控制的亭可马里城,然后向南进军,直取甘波罗王国的都城,从而避免舰队出现损失的同时给甘波罗王国换个掌权者。 这个计划是相当有道理的,因为哪怕明军舰队击败了甘波罗王国的舰队,最后的结果还是要登陆,才能物理层面消灭亚烈苦奈儿,所以还不如一步到位,借道直接登陆。 郑和此次下西洋,舰队共有官吏将佐八百人,水手和橹手两万人,士兵七千人。 因此郑和计划派出一个千户的重甲步兵,和两个千户的轻甲步兵,还有一个千户的火器部队,以及数百骑兵,在他眼里,这些力量,足以横扫这些小国了。 毕竟甘波罗王国也只有舰队看起来还像模像样,陆上战斗力完全可以用“费拉不堪”来形容。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亭可马里城登陆后,明军步兵并未停歇,而是立即向南进军,直扑甘波罗王国的都城。 甘波罗王国的摄政王亚烈苦奈儿,听闻明军来袭的消息后,急忙调集军队,准备战。 都城之外,平原上布了近万军队,甘波罗的士兵们身穿五彩斑斓的战衣,手持各式兵器,他们的脸上涂着战争的彩纹,战鼓声与吶喊声织在一起,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而明军的步骑兵,明明是人数劣势,但却准备发起冲锋。 重甲步兵们排成紧密的阵型,他们身穿厚重的铠甲,有人手持盾牌有人举着长矛,骑兵们则骑在高大的战马上,手握长和战刀。 随着一声令下,明军开始了进攻。 明军的脚步整齐划一,步兵们用盾牌护住身体,长矛如林般刺向敌人,骑兵们则利用马匹的速度和冲击力,在侧翼扰敌人的阵脚,将敌人的阵型得七零八落。 明军的火器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火炮轰鸣声中,开花弹在敌阵中炸开,将敌人炸得血横飞。 火铳手们则大略瞄准敌人后就开始击,随着“砰砰砰”的声音响起,他们的铳弹如同死神的镰刀一般,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甘波罗的士兵们在明军的冲锋下,节节败退。 这些没打过硬仗的敌人,很快阵型被冲散,而失去了完整的阵型,就相当于失去了组织,他们的士气也随之迅速低落。 尽管有不怕死的勇士奋力抵抗,但在明军的强大攻势下,很快就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甘波罗军队节节败退,亚烈苦奈儿眼见大势已去,还想组织最后的反击,但已经为时已晚。随后,明军如同水般涌入甘波罗王国的都城,将城内仅剩的敌军彻底击溃。 亚烈苦奈儿在混中试图逃跑,但最终还是被大明军队俘虏。 当他被带到郑和面前的时候,之前的桀骜不驯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见他垂头丧气的样子,郑和只是语气平静地对翻译说了句:“给他翻译翻译‘南越杀汉使,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即时诛灭’是什么意思。” 亚烈苦奈儿无言以对,他只能默默地低下头,接受自己的命运,那就是成为明军的俘虏,被送往南京献俘游街。 随着甘波罗王国的都城被攻破,当地主张对大明保持温和的皇室贤者把乃耶被立为国王,大明舰队在南天竺附近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 同时,郑和也获得了一件至宝,那就是佛牙舍利。 佛牙是释迦牟尼的牙齿,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牙齿完整无损,称为佛牙舍利,在佛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写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之后,郑和郑重地把佛牙舍利请了出来。 而将佛牙舍利回大明,无疑会让朱棣的统治在佛教徒心中更具有合法。 接下来,郑和很顺利地与加异勒、小葛兰、柯枝、古里等南天竺邦国进行了贸易,并建立了贸易据点(大明称呼为‘官厂’)和税收据点(大明称呼为‘分所’)。 因为郑和舰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大明的拳头产品,如丝绸、瓷器、茶叶、棉纺织品等,而在大明没有完成货币改革之前,用的还是以货易货的方式。 双方用的是很有契约神的击掌定价法。 以古里国举例,大明舰队到达后,明军负责将货物带到易场所,双方在各自高级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最后双方以互相击掌表示成,一旦定下,决不反悔。 同时,经过两次航行,再加上从外国商人手中易来的信息,郑和舰队也彻底摸清了从大明到南天竺的航路,绘制了《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邸南天竺诸番图》,这张海图里收录了几十个国家,准确地记录了航向、航程、停泊港口、暗礁、浅滩的分布,出航地点有十余处,而航线则有数十条。 接下来,经过长时间的航行,舰队抵达了帖木儿汗国控制的港口。 这里的港口繁忙而有序,商贾云集,各种肤的人们在此易、,里面甚至还有欧洲人。 而郑和舰队的到来,也引起了帖木儿汗国的高度重视。 在哈里勒的明确指示下,帖木儿汗国的官员们热情接待了大明使者,并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补给。 而大明舰队,也把库存的老古董火器和从蒙古人那里缴获的武器,按照约定一股脑地卖给了帖木儿汗国,换回了大量的黄金。 至于后面的粮食,自然有安南国和占城国的船队前来代劳。 大明不希望哈里勒在内战中取得倒优势重新统一帖木儿汗国,也不希望哈里勒被他四叔提着大刀物理探亲,所以只能用这种方法给哈里勒输血。 在补充完补给后,郑和舰队继续向西航行,不久便抵达了白羊王朝(位于今伊拉克东部与伊朗西部)控制的波斯湾地区。 白羊王朝是土库曼人建立的,“白羊”系突厥语意译,音译为“阿克一科雍鲁”,因其旗帜上绘有白羊图案为标志故名,本来是土库曼游牧部落松散的联盟,东与黑羊王朝为邻,二者长期互相敌对。 后来卡拉·奥斯曼被各土库曼游牧部落拥立,作为联盟首领创建了白羊王朝,为帖木儿帝国附属国,并且接受征召,作为帖木儿汗国的一部分参加了的安卡拉战役,因其战功,帖木儿将土耳其东部的迪亚巴克尔地区给封给了卡拉·奥斯曼,目前白羊王朝的首都就是迪亚巴克尔城。 白羊王朝作为帖木儿汗国的附属国,此时虽然有彻底摆帖木儿汗国的野心,但还是受到对方的极大影响,需要观望帖木儿汗国内战的情况,因此卡拉·奥斯曼听闻大明舰队的到来,非常配合地亲自带兵前来接,双方相谈甚,签订了贸易契约。 离开白羊王朝的领地后,从波斯湾出发,郑和舰队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马穆鲁克王朝占据的红海。 这个位于埃及和叙利亚的王朝,跟白羊王朝的态度一样,老早就收到了新大汗哈里勒的移檄,同样对大明舰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 相谈甚 1 贸易契约 1 不过马穆鲁克王朝的苏丹还特意派遣使者,随同郑和舰队中返航的部分船只一起前往大明觐见朱棣,以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马穆鲁克王朝着呢,他们击败过蒙古人的远征,也明白在世界的东方那个刚击败了帖木儿汗国的大明帝国有多强大。 而帖木儿汗国对于白羊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白羊王朝是帖木儿汗国的附属国,是有义务跟帖木儿汗国一起作战的,而马穆鲁克王朝只是帖木儿汗国的附庸国,不听调也不听宣的那种,最多进贡表面臣服一下。 所以,马穆鲁克王朝很想“远近攻”一手,与大明打好关系,利用大明彻底摆帖木儿汗国的影响。 差不多就等于对着哈里勒喊:“你看啊,我给大明上贡,我是大明的藩属国,有事你找大明去呗。” 郑和并非没看出马穆鲁克王朝苏丹的意思,但他也没拒绝。 从红海出发,很快郑和舰队抵达了东非的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国王,不,准确地来说是酋长们,对大明舰队的到来到既惊讶又兴奋,他们纷纷派出使者前来接,并带领郑和一行参观了当地简陋的殿、市场和宗教场所。 郑和向他们介绍了大明,而他们也向郑和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独特文化。 但离开东非继续南下以后,文明的痕迹就逐渐消失了。 在印度洋与大西洋的汇之处,郑和终于见到了姜星火口中的那个海角——好望角。 当然了,这里其实是姜星火的地理知识不那么深,郑和见到的其实是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也就是“针角”。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 郑和舰队要面临的困难非常大,这里是来自印度洋的暖洋和来自南极的冷洋的汇合处,强劲的西风急掀起的惊涛骇浪不断,狂风巨浪常年肆于此。 甚至,还有最恐怖的“杀人浪”! 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而在这里,“杀人浪”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迭加在一起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形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之一。 郑和舰队作为如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舰队,可谓是纵横天下无敌手,唯一能称得上“敌人”一词的,就是大自然。 当舰队缓缓驶入这片海域时,天空突然变得沉起来,密布的乌云仿佛要将整个海面噬。 随后,狂风呼啸着卷起层层巨浪,狠狠地拍打在舰队的船身上,即便是一千五百料乃至两千料的宝船,从吨位上看已经相当于后世的护卫舰或轻型驱逐舰,但在这种恐怖的自然伟力面前,依旧渺小的仿佛一片飘在海上的落叶。 大明舰队的船只虽然坚固,但在这样的风暴面前,也不得不摇摇晃晃,艰难前行。 船上的水手们紧紧抓住手中的绳索,努力保持身体的平衡。 很多人的眼中都透出了对未知的恐惧,这是他们从未遭遇过的恐怖海况。 郑和凝视着前方汹涌的海面,开始下令调整航向,尽可能地远离陆地附近的沿岸。 目视可见的陆地看起来让人很有安全,不会失航向,但在这种复杂情况下,远离沿岸才是最正确的抉择。 随着郑和的命令,舰队开始缓缓调整航向,他们试图绕开风暴的中心,但狂风和巨浪似乎并不打算放过他们。 每一次船身的摇晃,都实在是让人心惊胆战。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DxsZXEd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