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宅屋
玄幻小说 修真小说 都市小说 历史小说 网游小说 科幻小说 其他小说
虫族荣光再临 嫁给侯府私生子(重生) 城市中[娱乐圈] 完结+番外 灰姑娘的继母 发家致富从1993开始 全本小说
新御宅屋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 作者: 思若无邪 时间: 2024/07/22 
上一章   第46节   下一章 ( → )
    众人心中凄怆,却又都强撑着笑脸,他们想陪谢玉开心的走完最后一程。

    这一天谢玉过得很是开心,晚食过后,她终是倒下了,她躺在上,众人环绕在她身边,大家在说什么她已经听不见了,恍惚间,她似是看到了林红,是了,她的小红来接她了,她伸出手去,终于,握住了。

    手臂垂落在单上,黄寄北小心翼翼的上前探了探鼻息,随后,放声大哭起来。谢婆婆,这次是真的离开他们了。

    谢玉去世后,黄家的气氛一直很低落,黄寄北按照谢玉的吩咐把她葬在了红山庄,葬在了这个能看得到青麓山的地方,忠叔永久的留在了山庄,守护着谢玉的坟冢,只盼着死后能葬在谢玉附近。

    时间已经不允许他们拖下去,他们必须尽快收拾好行礼前往三崖州,三崖州山高水险,各种必要物品和药品都要带齐,小酒馆也要尽快转让出去。

    半个月后,黄寄北举家搬迁前往三崖州赴任。没多久,永和帝驾崩,皇太孙登基,是谓明德帝。

    从京城到三崖州,山高水远,黄寄北一家历经数月长途跋涉,马车换大船,直到立冬时节才靠岸下船。下了码头,黄寄北觉整个身子都在摇晃,仿佛还在海上一般,还好这一路下来大家都没有生病,在接官亭稍作修整,黄寄北一家坐上了马车前往府衙。

    三崖州地处热带,即使是在冬季,也暖和的很,就是夏季太过炎热了,是以他们来的还算是好时候。

    官道两旁是高大的树木,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一般,高大的椰子树上结了椰子,不时还会掉落,看得人心惊跳的。

    来到知州府衙,亮明身份,很快就有人来和他做接,三崖州上一任知州年近五十,在这个位置上一做就是十几年,如今终于有人来接替他了,他这些子是盼星星盼月亮呀,远离故土这么多年,他终于可以回乡了。

    验印完毕,黄寄北在府衙安顿了下来。府衙不大不小,前面办公,后面供知州及其家属居住。

    可以看出,府衙当初建成的时候还是很不错的,只是这么多年下来,未经修缮,看起来有些陈旧。

    黄寄北心里很是过意不去,纪宁雨刚嫁过来就随着他们颠沛离。纪宁雨却不在意,反而觉得快活的很,这些年来她从没有觉得这么自在过。白玉竹嫁了女儿又失了干娘,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吃不香睡不着,还好有纪宁雨在一旁开导,才慢慢恢复了过来。

    至于高冬青夫妇,他们婉拒了黄寄北和纪宁雨的邀请,小雨能嫁给黄寄北,他们也算是放心了,纪宁烟还在京城,他们必须留下来。

    安顿好后,黄寄北就开始正式上任了,三崖州直隶于海涯省管辖,他就任后就向巡抚大人递了拜帖,巡抚大人回信表示无需登门拜访,应先处理好当地事务。看来这位巡抚大人也是位务实派,黄寄北稍稍放心了。

    三崖州虽然地处偏远,民风却很是淳朴。当地人生纯朴,这里的产业以农业为主,盛产各种水果,最为常见的就是椰子。

    此外,黄寄北还在这里看到了前世的芒果、火龙果、荔枝、龙眼等,他之前一直以为大渊是没有这些水果的,没想到竟在这看到了。

    第65章 天福

    海涯省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大雪梨, 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全年暖热, 雨量充沛。

    黄寄北第一次做父母官,自知责任重大,上任后,他先是遍访全州, 总算是对这片土地有了大致了解。三崖州下辖五个县城,分别是:紫贝县、玳瑁县、林昌县、海昌县、苗水县

    其中, 最为贫困落后的要数林昌县,该县山地较多,既不像紫贝县那样有矿产,也不像海昌县那样有海域,更不像苗水县那样有耕地。

    林昌县主要的产业就是伐木业,靠山吃山, 林昌县山多树多, 砍柴卖树就成了主要的经济来源, 可在三崖州, 木材本卖不上价,多年的砍伐反而使得当地土质变得疏松,时常有山体滑坡,百姓们子过得很是困难。

    是以,黄寄北把林昌县作为了第一个发展目标。

    凡事需因地制宜, 只有了解一个地方, 才能找到适合这个地方的发展方向, 黄寄北不是那种整天待在府衙处理文件的官员,他更喜下基层考察。

    黄寄北穿着寻常衣物, 只带着一个面善的衙役,衙役扮作小厮,挑着两个竹筐,两人跋山涉水来到了林昌县耕牛镇天福村。

    天福村是林昌县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此村养得一手好,村里的做成食物后皮薄滑质肥美,香味甚浓,肥而不腻,供不应求,很受当地人,天福村的村民们也因此过得比其他地方好很多。

    若是林昌县其他地方也能和天福村一样有一技之长,子就能好过许多。

    同样是养,为什么天福村的就如此不同呢,黄寄北此行就是为了一探究竟。当然,直接去问是不会有结果的,之前也不是没有其他地方的人过来取经。

    倒不是天福村村民藏私,他们村的供不应求,本不用担心有人抢生意,实际上村民们很是热情好客。

    只是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自己村子里养出来的就是比别处要好,他们平时也没花多少心思在养上,都是放养的,倒是有几家尝试着圈养,养出来的反倒没有先前好。

    天福村地处耕牛镇北面,村里村外多榕树,树上古枝参天,浓荫遮雏成群,追逐嬉戏,生栖繁衍。

    黄寄北进村后寻到了一位慈祥的大娘,称自己子刚刚生产,需要吃补身体,听闻天福村的特别鲜美,但外面很难买到,故特地来村子里买。大娘对于黄寄北此举很有好,邀他进屋,热情地接待了他,打开窝供他挑选。

    黄寄北选了十几只后黄寄北并不急着走,向大娘讨了碗水,就这么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看着群觅食,这些个体不大,每只约三斤左右,,翅短脚矮,身圆股平。

    黄寄北到有些奇怪,这大榕树下是一块平地,草都被人踩没了,硬邦邦的土地也不会有蚯蚓,为什么这些这么喜在这里觅食呢?

    地上好像有什么东西,黄寄北靠近了些,这下看清楚了,好像是小果子,黄寄北用手捻起几粒,向一旁乘凉的老农询问。

    “老伯,请问这是什么果子呀?”

    老农接过黄寄北手中的果子,眯起了眼,随后说道:

    “嗨,这哪是什么果子呀,这是榕树籽,我们村到处都是。”

    “那其他村也有吗?这里都喜在村里种榕树吗?”黄寄北追问道。

    “也有,只是不多,我们这有句俗语:榕树不容人,要是在离榕树太近的地方盖房子,时间长了房子的地基可能会被榕树的地下系破坏掉,影响房子的寿命,我们村几十年前原本也是要砍掉这些树的,可有个算命先生说这榕树是我么村的风水树,在屋前种榕树会保佑我们平安富贵。”

    老农很是健谈,一番谈下来黄寄北对天福村的历史人文都有了了解,他猜测,可能养的秘诀就在这些榕树身上了,讨要了一些榕树籽,黄寄北和衙役带着十几只回了府衙。

    见到黄寄北买了这么多只回来,白氏和纪宁雨都很讶异,事情没得到验证前黄寄北不想家人跟着一起烦恼,便称是自己嘴馋了。

    “阿娘,这是三崖州有名的天福,市面上很难买到,我今天去林昌县,顺便就多买了些,阿娘我们今晚就吃好不好,吃不完的我们就先养在院子里吧。”

    白氏听完就笑了,自家儿子可难得有这活泼的的时候,那她当然要大展身手了。

    这次既不红烧也不炖汤,她要做一种全新的吃法,是谓饭。

    黄寄北忙了一天也不觉得累,跟在白氏身旁,母子两一起琢磨新吃法,纪宁雨则笑着在一旁帮他们打下手,屋外黄长植正在给剩余的天福窝。

    天福抹脖子放血后用开水烫一下,拔开肚,清洗干净,斩去尾,切下肚子里的黄油。这个油可是好多西,待会可用来熬油。

    用老姜在的表皮和腹内擦一遍,并均匀地涂抹盐后腌渍半小时。

    接着,取一个大锅,倒入足够多的清水,放入葱结和姜片。

    大火将水烧开,拎着颈将天福浸入锅中,数到十将提起控水,继续大火把水烧开。再次将身浸入汤中数到三十,然后再拎起控水;

    继续烧开锅中的水,将整只放入汤中,盖上锅盖熄灭柴火,浸泡两刻钟;

    打开锅盖取出锅中的,用冷开水冲凉,放入准备好的冷水中浸泡至完全冷却,捞出冷却后的,就可以切块装盘了。

    接下来就是蘸料的准备。

    将一小匙白糖放入炒锅中用小火加热,至发出焦糖香时,放入两大匙酱油和两大匙汤,煮至糖融化并变得浓稠时,装碟作为第一种蘸料。

    老姜、蒜瓣、指天椒切碎,淋入两大匙沸腾的汤,放入少许桔子汁和盐调味后作为另一种口味的蘸料。

    白氏和黄长植这边在忙,纪宁雨那边也差不多快好了。

    只见她把米用清水淘洗干净并放在一旁控干,把油放入干净炒锅,加入少许水和葱段,用小火慢慢把油熬成体状,待油渣呈棕黄时捞出,接着用油小火煸香姜片和蒜片,倒入大米略微炒一下,再加盐炒匀,倒入锅中,加汤煮饭。

    家中并不是没有仆人,只是他们都很喜这种在一起亲自动手烹饪食物的觉,那是的人间烟火味。

    米饭煮好了,挑出里面的蒜片和姜片,晚饭就可以上桌啦。米饭搭配白斩,加上一份烫的青菜,配上蘸料,一顿美味的晚食就做成了!黄寄北给这套组合取名叫做饭。

    黄长植夹起一块金黄放入你的口中,咀嚼咽下后不竖起了大拇指,口而出: “!”

    这么多只一时半会儿也吃不完,纪宁雨便提议举办场宴会,宴请当地权贵的夫人小姐,和大家打好关系。

    黄寄北觉得这主意甚好,他们初来乍到,他一直在想有什么好的方式尽快融入当地环境,这段时间也有不少的名乡绅给他递过拜帖,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势力,接哪个不接哪个都很有讲究,是以他把这些帖子都了下来。

    纪宁雨这个提议正好与他不谋而合,纪宁雨先宴请后宅摸清情况,再由他主动宴请各方势力代表,化被动为主动。

    天福摆盘美观,泽淡黄光亮,皮脆味鲜,醮佐料而吃,入口香,滑异常,非常拿得出手。

    但既然是要举办宴会,只一道白斩未免太单调了,黄寄北这就前世品尝过的各种美食,比如说加入椰汁和椰烹制而成的椰子火锅,用椰子水做汤底,质鲜无腥味,汤鲜柔,再如配以花生辣椒爆炒而成辣子丁,又如裹上馒头屑炸成的排和块……想起来就让人垂涎三尺口舌生津。

    白氏这回可找到事情做了,没几天的时间,她就在黄寄北的协助下把这些菜式给研究了出来。

    宴会定在十天以后。

    对于接受过世家培养的纪宁雨来说,举办一场宴会不算什么难事,前来赴宴的夫人们本来还想看这位刚成亲不久的知州夫人的笑话,哪知一上来就被纪宁雨世家小姐的做派镇住了。

    整个宴会,无论是从场地摆设、菜品设计、宴会程都是无可挑剔的,纪宁雨的言谈举止更是让在座各位受到了大家风范。

    这场宴会纪宁雨还特地设计了一道椰子炖,椰子炖盅用杞子、淮山、红枣、猪和天福一起炖,对于女子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浓浓的汤里还带着椰香味,非常清新。

    笑话没看成,反倒是她们自己,唯恐给人落下了土包子的印象,这些夫人小姐们都打起了神,努力表现出自己的礼节,甚至开始模仿起纪宁雨的行为举止。

    黄寄北这边也进行的较为顺利,这次宴会他并不想明面上谈什么政事,只是招呼着大家吃好喝好。黄寄北表示,这次宴会就是为了和大家联络情,不谈其他。

    虽然表面上不谈,但一顿饭的时间能看出来的事可不少,比如说谁和谁走的比较近,谁比较猖狂谁又比较低调,哪些是可以为自己所用的,哪些又是必须打的。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要慢慢处理的,但通过这两场宴会,白氏的白斩饭很快的在上层社会行开来。

    上行下效,饭的做法很快就在三崖州行开来,就算不搭配饭,光是白斩也是够美味的,每家都有自己喜的蘸料配方,饭馆的大厨,家里的煮妇,都以自家能调配出美味的蘸料而到自豪。

    海涯省天气燥热,是以白斩这种凉菜在当地很受,再加上酸酸甜甜的蘸料,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能让人胃口大开。

    天福的名号也因此更响亮了,以前是只在三崖州闻名,现在是在整个海涯省都很有名气,不少州外的人都慕名而来尝鲜,天福就更加供不应求了,价格也涨的厉害,于是市面上就出现了很多冒牌的天福

    本来也只有家境比较好的人家才能吃得起,这么一来,这道美味就更加局限于上层社会了,而三崖州更多的还是普通百姓。

    还好,经过3个月的喂养试验,黄寄北基本可以确定天福的奥秘了,这秘密就在这榕树籽上,树籽富含营养,家啄食,体质极佳,是以做出来的菜品就特别美味。

    黄寄北循序渐进,先找了几个附近山上榕树多的村子做试点,在这几个村子也成功后进一步扩大范围到整个耕牛镇,直至最后推广到整个林昌县。

    这样一来,天福的供应量很快就上来了,养的人家收入增加,不养的人家也能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天福了,百姓有钱了就能改善生活,就能进一步促进商品经济。

    通过黄寄北的宣传和政策鼓励,三崖州外的府县时常会有小贩过来收购,然后贩卖到整个海涯省,天福的市场进一步扩宽了,成为了他们海涯省的有名的特产。

    为了谢天福村村民,黄寄北将这种统一命名为天福,并帮助天福村的村民在村里修建了学堂,自编教材,并出钱聘请了老师,来教导天福村以及附近村落的孩子,大人中若是有有想要读书认字的,也可以进学堂免费听学。

    不仅仅是三崖州,整个海涯省文化水平都很落后,整个省都没有出过一个进士,黄寄北能力有限,只能从小处做起,慢慢来,文化建设也是他这个知州的分内之事。

    冬去夏来,很快时间来到了三崖州最难熬的夏季。

    第66章 水源与海鲜

    林仓县的改变大家看在眼里, 百姓们不对这个北方来的书生知州有了改观和期盼。

    而黄寄北,在把林昌县的具体事务代给该地知县后,就把目光转移到了下一个县城, 海昌县。

    海昌县,一个充财富与苦难的地方,这里,有整个三崖州最大的码头港口, 每年北船会运着岛上居民必须的大米停靠在码头。

    海涯省虽然说本地也有耕种,但其产量远远不够供给岛上居民, 是以每年都要购买大量粮食,若是遇上秋雨连绵的年成,北船不再南行,岛上粮价就会暴涨,进而发生饥荒和疫病。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岛上居民勤勤恳恳却仍旧贫困的原因。

    靠着码头运输,该县有了财富积累, 县里富户很多, 他们把持着与北船的贸易, 靠着买卖差价赚取大量财富, 底层人们却依旧困苦,好在只要有一身力气,还是能吃饭的。

    在黄寄北原本的计划里,海昌县是放在后面的,苗水县其实更需要他, 可最近海昌县却爆发了一场疫病, 让他连夜赶往了海昌县。

    瞒着黄长植夫妇和纪宁雨, 黄寄北带着衙役来到了海昌县。海涯省孤悬海外,缺医少药, 人们得了病,只能靠巫术治疗,很多病情就这么被耽误了。

    黄寄北这次带上岛的人中就有一位姓李的大夫,这是楚惜月为纪宁雨准备的,她担心岛上医术落后,若是将来纪宁雨生产,恐有命之虞。

    在纪宁雨出嫁前夕,这对母女终于达成了和解,骄傲了半辈子的楚惜月在被足的这段子里第一次开始自我反省,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她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的偏执和愚蠢害了两个女儿,也害了自己。

DxsZXedu.COM
上一章   古代小商贩养家科举日常   下一章 ( → )
新御宅屋小说网提供大量免费的全本小说,穿越小说,网游小说,军事小说,玄幻小说,我们提供的全本小说是小说排行榜作品值得阅读,新御宅屋小说网立志成为中国最大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新御宅屋手机版 网站地图 萧薰儿的征程 牛顿小说网 
Copyright 新御宅屋小说网 小说排行榜 全本小说网 免费小说网 新御宅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