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苒和韩芝笑着招呼。 韩莞笑道,“不仅苒儿有进益,明来也有进益。我今天听西山居士又自创了一首曲儿,极是好听。她说还未成 ,等成 了,我 给你,你负责把曲儿推向整个大梁。” 让谢明来把西山居士的作品发扬光大,他们两人各得其乐,谢明来也算为白苏赎罪。 谢明来大喜过望。见不着西山居士,第一个弹西山居士做的曲儿也是一大幸事。 韩苒也替谢明来高兴。眉眼含笑说道,“我先恭贺谢六公子了。” 韩莞好笑不已,还没影儿的事,小妮子先恭贺上了。 她看看谢明来和韩苒。一个玉树临风,俊美无双。一个小巧柔美,婉约似水。 虽然韩苒只比谢明来肩膀高一点,但两人站在一起非常般配,没有一点违和。而且,两人有共同 好,都是品行好的好孩子…… 缺点也很明显。 谢明来的缺点是多愁善 ,有一个拖全家后腿又不知好歹的父亲。韩苒的缺点是过于绵软,没有多少主见。 但韩苒善解人意,温柔体贴,会心疼人,可以给予谢明来心灵的 藉。而谢明来心 坚韧,可以为韩苒撑起一片天。 关键还有谢明承和自己,会适时帮助他们。 只不过,古代讲究政治联姻。同胞姐妹嫁给堂兄弟,属于浪费了联姻的好棋子。 若他们有意,想办法促成,总会有法子。 谢明来已经十六岁,该说亲了,但要等到谢三夫人去世三年后,也就是明年再说。 韩苒十四岁,韩家一直在给她寻好亲事。给小妮子提亲的人家很多,但韩家心疼闺女,想找家境尚可、后生有出息有担当人品好。找这种人家,做为家势不算高的韩家女不太容易。 几人说笑着去了正院。 没看到暖暖。 韩莞问,“暖暖呢?” 珠笑道,“姐儿被两位哥儿接去封家做客了。” 韩莞对韩苒、韩芝说道,“去封家跟月姐姐玩罢,我同明来说说话,稍后再去。” 她把谢明来带去东侧屋, 叔和两个婆子拿来几样摆件、几个锦盒及两张琴、一管玉箫。 这些东西都是谢三夫人死前陆续“送”给韩莞的。 谢明来不知何意,先拿起玉箫,看到一处刻了个“琼”字,惊道,“这是琼音的?” 他又看看琴,其中一张琴角落的一处也刻了个“琼”字。 他已经听说母亲年轻时斥巨资买了琼音的这两样乐器,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母亲死后,父亲找过这两样东西没找到,不知母亲藏在了哪里。 怎么会在二嫂这里? 韩莞说道,“这两张琴和这管玉箫是你娘去世前送与我的,还送了些别的。她如此做,是你爹之前做了些不好的事,她怕事情败 东西被抄没,让我帮着保管。等到风头过了,再拿回去。 “谁知她突发恶疾走了。你爹和大哥都不成才,这些东西我觉得应该 到你手上。你保管,告之他们一声即可。另外,我还有个不情之请,我很喜 这管玉箫,能不能送与我?” 韩莞想让这两样东西见光,把琴 给谢明来, 箫留给二虎。 她之前把这两样东西还给周大娘,周大娘没收。 她知道,周大娘肯定不愿意这两样东西落入余音后人的手里。她还是自作主张把琴 还谢明来,实在是这张琴只有到了谢明来手里,才算得上不让明珠蒙尘。而且,谢明来是个品行皆优的好孩子,完全不像余音。 谢三夫人当初送韩莞摆件和琴的时候,知道的人不多,但也有人知道。韩莞之前想把这些东西 给谢明来当私房,又怕这件事传出来,别人说她贪没三房产业。 银票别人不知道,她扣下八千两银子等谢明来成亲后以二哥二嫂的名义送还他。 谢明来没有任何犹豫,双手把玉箫奉上,“二嫂喜 ,玉箫就留下。” 韩莞接过玉箫,又把几个锦盒打开,里面有首饰,还有几张合计两千两的银票。 谢明来不善庶务,也知道三房现在整个家底比这些也多不了多少。 他摇头说道,“这些东西 由祖父祖母发落吧,当初家里拿了几万两银子给我爹堵窟窿,这些东西远远不及。”想了想又道,“琴和箫也说是祖父祖母给二嫂和我的。” 韩莞猜到谢明来会这么做。但他真这么做了,还是很欣 。白苏和谢三老爷那样的人,怎么会生出这样善良又没有私心的好孩子。 韩莞笑道,“好,就这么办。” 谈完两人一起去了封家。 晚上,韩莞把跟谢明来的谈话告诉了谢明来。 又道,“你觉得明来和苒儿般不般配?” 谢明承从来没想过把那两人凑一对。认真想了想,笑道,“还真 般配。” 韩莞道,“我觉得他们对彼此的印象都很好,你明天探探明来的口风,就说苒儿现在说亲的人家很多。若明来没有那个意思就算了,若明来有意思,苒儿的亲事就放一放。” 次 一早,两只虎和韩宗亮又去村里找小鼻涕和马旦玩。 韩莞姐妹带着暖暖和红玉去了老院子,看着 嬷嬷等人准备烧烤食材。 午时初,院子后的嘈杂声大了起来,是孩子们跑去两个庄子间的小路上等小姐妹了。 小暖暖喜 凑热闹,听到声音指着那个方向“啊啊”直叫。 小姑娘经常被带去汽车空间,身体特别好,半岁了几乎没生病。 韩苒笑着接过她,同韩芝一起去。 午时二刻,孩子们的声音大了起来,还杂夹着马蹄声和车轱辘声。 赵畅一家回来了。 韩莞让人把食材拿去桂园。还请了封家,几家人会在这里吃晌饭。 刚到桂园,赵佳儿和赵好儿就来了,一人抱韩莞一只胳膊撒娇。 韩莞比了比她们的个子,捧了捧小脸,笑道,“又长高了。” 不一会儿,赵畅和谢明珍来了。谢明珍 着个大肚子,人也胖了不少。 韩莞先给赵畅屈膝施了礼,埋怨谢明珍道,“你就快生了,干嘛来这里?” 谢明珍嘟嘴撒娇道,“他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在家难过么。” 她不愿意一个人跟何太妃相处。 赵好儿笑道,“母妃又向姨姨撒娇了。” 说得赵畅大乐。 赵畅穿着光鲜,戴着玄镜。大冬天还喜 戴玄镜的,大梁朝只此一人。 韩苒又设计了适合女子戴的玄镜,玻璃工厂已经开始制造,今年夏天推出。 从外院过来的老爷子和谢明承也皱眉嗔怪了谢明珍几句。谢明来则红着脸看了韩苒一眼,又看了韩莞一眼。 韩莞看出来了,这孩子肯定对韩苒有意,心下暗喜。 封家一家过来,众人吃了烧烤。 下晌大人喝茶聊天,孩子们在院子里跟动物们玩。 男人在厅屋,女人在侧屋,门未关。 赵畅侧头对韩莞说道,“等到衙门开印,咱们更忙了。” 谢明承道,“陛下开始改革了?” 赵畅点点头。 韩苒走了过来。 赵畅又道,“陛下 怀大志。这次改革,从我们户部开始。” 但凡改革,势必会触碰一部分人的利益,遭到保守派抵制。 韩莞只负责制定有关财政方面的政令和制度,实施和博弈就是赵畅这些改革派去做了。赵畅如今不止负责户部,还入了阁。在前世,就属于在国务院和财政部都拥有实权的顾问,还是最大领导背后的智囊。 不过,做为主要制定人的韩莞肯定也跑不了挨骂,甚至弹劾。 赵畅又笑问,“韩大人怕吗?” 新帝有大志向,韩莞被架到这个位置上,她有能力,又有强大的家族做后盾,她愿意为这个世界的发展做贡献。 韩莞笑道,“你们不怕,我就不怕。” 谢明承看了韩莞眼,他心里真不想媳妇这么辛苦。但皇上欣赏,韩莞愿意,也就由着她。 而且,谢明承也特别向往韩莞前世那个世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谁也阻挡不了。 第427章 弃 似锦番外二 景和三年,新帝施新政两年多。 虽然阻力不小,但新帝手腕强硬,赵畅等改革派雷厉风行,取得斐然成绩,国力大大增加,反对声渐少。 六月,齐国公府三喜临门。 第一喜,家主齐国公升任兵部尚书。 第二喜,谢明承升任虎卫营统领。 一个是调兵最***员,一个是统兵***,皇上对谢家是真的相信。 第三喜,韩莞兼任待讲学士。此官职是皇上专为韩莞量身定制,定期为太子讲解有关农工商管理方面的学问,皇上需要了也要为皇上讲解。 一个从四品的待讲学士,品级不算高,却是天子和太子近臣,太子称之「先生」。即使是二品大员、三品大员也不敢轻意招惹韩莞。 二十六岁的从四品文官,别说女人只此一个,就是男人,整个大梁朝也屈指可数。她还不用坐班,除了特殊情况,每旬只需上衙三、四天,比前世的假期还多。 谢家可谓鲜花着锦,风头无二。 谢家高层商议,谢家太过繁盛,建议老爷子辞去太傅一职。 谢家高层包括谢国公,谢二老爷,谢明承,韩莞。 老爷子早不耐当什么太傅,非常痛快地答应。 谢太傅上折子请辞太傅,皇上准。DXSZXEdU.COm |